拿一張紙,一支筆,把你所能寫出的漂亮、美好、幸福的詞語寫出來,漸漸的,笑容就會在你的臉上浮現(xiàn)。
到外邊看一看天空,追逐那白色的云朵,想象那藍藍的天...你的心胸就會開闊多了。
心理保?。?/p>
1、不做過當事。大凡為人處事,宜于恰當適中,切莫做過當事。光明磊落,與人為善,樂于助人,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自覺心安理得,心靜神寧,有益身心。反之,若做事失當,甚或胡作非為,終是理屈心虧,便覺心神不寧,焦慮不安,惶惶不可終日,必然損害身心。
2、不求事事稱意?!叭松篱g,自幼至壯至老,如意之事常少,不如意事常多” ,因此不能苛求事事稱意。需求過高,難以達到,使人悲觀失望,甚或誘發(fā)疾病。因而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,當某些需求不能滿足時,須自我開導,知足長樂,切勿自尋煩惱。其實有些不足還可以激勵人們奮發(fā)進取。
3、學會寬宏大量。寬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現(xiàn)。人的氣量與性格、學識有關,也可以通過學習、鍛煉使之改善。方法是“始忍于色,中忍于心,久則自熟,殊不與人較”,即先學表情上的忍讓與克制,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寬容與諒解,時間一長,就會變得寬宏大量,遇事看得慣,想得通,放得下,不與人斤斤計較。這是一種寶貴的經(jīng)驗,值得學習借鑒。
4、善處逆境。人生在世,或多或少總會遭受挫折、失敗與打擊,因而必須善處逆境,“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”??梢酝ㄟ^舒散、疏泄、排解等方法,如向親友傾訴苦悶,或盡情欣賞音樂,以盡快擺脫不良心情,解除心理壓力,求得心理平衡。有志者能化悲痛為力量,發(fā)奮圖強,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。如周文王被囚而寫《易經(jīng)》;孔子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被放逐,乃賦《離騷》;左丘失明,編寫《國語》;孫子慘遭臏刑,著有《兵法》;司馬遷辱受宮刑,撰寫《史記》。這些歷史人物的確善處逆境,從而達到心理上的“升華”。
5、恬淡寡欲。保持思想安閑清靜,愉快樂觀,知足而少欲望,是歷代公認的延年良方,故《素問》說: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(nèi)守,病安從來?”“粗茶淡飯飽即休,補破遮寒暖即休,三平二滿過即休,不貪不妒老即休?!边@首詩教導人們做到志閑少欲,怡然自得,隨遇而安,以保持心理健康。